畴人传
《畴人传》是中国清代阮元撰写的一部传记集,始编于1795年,1799年完稿。主要记载了中国十九世纪以前历代天文、历法、数学名家的生平事迹与主要学术成就。全书共46卷,总共记录了270位历算学家,其中也包含明末以降传入中国的各种外国天文、数学书籍中提及的41位外国科学家。
书名
《畴人传》中的“畴人”指的是算学家。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历法算学常常被归为同一类领域,统称为“历算”。历代朝廷有专门编制历法的官职,历算学问掌握在专门的家族之中,并且代代相传,称为“畴人”。“畴”本义为耕种用的田地,引申为家业代代相传之义。“畴人”即指家业代代相传的职人,引申为专掌天文历算的人,畴人传也因此为名[1][2]:333。
背景
《畴人传》编写于十八世纪末,正是中国清代古典算学研究又一轮高峰之时。《畴人传》凡例中称“是编创始于乾隆乙卯,毕业于嘉庆己未”,即从公元1795年开始编写,1799年完书。阮元的学生李锐和周治平也参与了校对和编纂工作。此外阮元还得到了钱大昕、凌廷堪、谈泰、焦循等人的帮助[3]。诸可宝《畴人传三编》的《阮元传》中记载“[阮元]嘉庆二年在浙,始与元和李茂才(李锐)商篡《畴人传》,至庚申岁(1800年)乃写定”。钱宝琮认为诸可宝的完稿年份不可信,但李锐开始参与编纂的年份可信[2]:333。
《畴人传》的素材主要取自《二十四史》的本传部分,此外也在文澜阁《钦定四库全书》子部中天文算法类条目如《律历志》、《天文志》、《儒林传》、《方技传》、《艺术传》、《术艺传》、《文学传》等。此外在专业成就论述方面则取材于传者的专著,如《夏侯阳算经》、《九数通考》、《周髀算经图注》等,以及某些论及科学方面的论谈文章[4]。
内容
全书共有四十六卷。前四十二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清朝乾隆年间的天文与历算学家(畴人),后四卷记载了明清以降传入中国的各类西洋数学书籍中出现的数学家。结构采取中国史书传统的纪传体形式。首先列明传主姓名字号、官职、略历等,正传中的经学诗文等其余方面不予介绍,只介绍天文历算方面的学术成就。
- 卷一
- 上古:羲和,常仪,臾区,伶伦,大挠,隶首,容成,重黎
- 唐:羲氏,和氏
- 夏:大章,竖亥
- 商:箕子
- 周:商高,荣方,陈子,孙子
- 卷二
- 汉:张苍,司马迁,落下闳,张寿王,耿寿昌,刘向,尹咸,许商,杜忠,乘马延年,扬雄
- 卷三
- 后汉一:杨岑,李梵,贾逵,霍融,王充,张衡,虞恭
- 卷四
- 后汉二:刘洪,蔡邕,何休,郑玄,徐岳,郄萌,赵爽
- 卷五
- 魏:高堂隆,韩翊,杨伟,刘徽,阚泽,陆绩,王蕃,姚信,陈卓,葛衡
- 卷六
- 晋:杜预,刘智,束皙,葛洪,虞喜,王朔之,张邱建,夏侯阳
- 前赵:孔挺
- 后秦:姜岌
- 北凉:赵𢾺
- 卷七
- 宋:钱乐之,何承天,吴癸
- 卷八
- 齐:祖冲之
- 卷九
- 梁:祖暅之,崔灵恩,虞𠚳,庾曼倩
- 陈:朱史
- 卷十
- 后魏:晁崇,殷绍,崔浩,高允,公孙崇,李业兴
- 卷十一
- 北齐:信都芳,宋景业,张子信,董峻,郑元伟,张孟宾
- 周:明克让,甄鸾,马显
- 卷十二
- 隋:庾季才,耿询,刘祐,张宾,刘孝孙,张胄玄,袁充,刘焯,刘炫
- 卷十三
- 卷十四至卷十六
- 唐二、三、四:一行(上、中、下)
- 卷十七
- 唐五:梁令瓒,韩颖,郭献之,徐承嗣,徐昂,边冈,曹士𫇭
- 卷十八
- 后晋:马重绩
- 后周:王朴
- 卷十九
- 宋一:王处纳,吴昭素,苗守信,韩显符,史序,张奎,周琮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宋三:陈得一,刘孝荣,王普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辽:贾俊
- 金:杨级,赵知微,耶律履,张行简,刘道用,杨云翼
- 卷二十四
- 元一:耶律楚材,扎玛鲁鼎,李冶,刘秉忠,张文谦,许衡,杨恭懿,王恂
- 卷二十五
- 元二:郭守敬
- 卷二十六至卷二十七
- 元三、四:李谦(上、下),齐履谦
- 卷二十八
- 元五:赵友钦,贾亨
- 卷二十九
- 明一:刘基,吴伯宗,元统,王袆,彭德清,贝琳,童轩,俞正己,吴昊,周濂,朱裕,郑善夫,乐頀,华湘
- 卷三十
- 明二:唐顺之,顾应祥,周述学,陈壤,雷宗,袁黄,周相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明四:周子愚,李之藻,徐光启
- 卷三十三
- 明五:李天经,王应遴,王英明,许胥臣,陈盖谟
- 卷三十四至卷三十五
- 国朝(清)一、二:王锡阐(上、下),潘圣樟,弟耒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至卷三十九
- 国朝四、五、六:梅文鼎(上、中、下,子以燕,孙成,曾孙鈖、钫,弟文鼐、文鼏)
- 卷四十
- 国朝七:李光地(子锺伦,弟鼎征、光坡),阎若璩,秦文渊,张雍敬,孔兴泰,袁士龙,毛乾乾(女婿 谢廷逸),沈超远,年希尧,刘湘,陈万策,杨作枚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国朝九:江永,戴震,盛百二,钱塘,李惇,吴烺,褚寅亮,屈曾发,龚沦,厉之锷
- 卷四十三
- 西洋一附:默冬,亚里大各,地末恰,依巴谷,多禄某,亚而封所王,歌白尼,西满,麻日诺,未叶大,欧几里得,亚尔罢德,泥谷老,白耳那瓦,第谷,默爵,亚奇默德,德阿多西阿,若往讷白尔
- 卷四十四
- 西洋二附:利玛窦,熊三拔,艾儒略,庞迪莪,龙华民,阳玛诺,邓玉函,罗雅谷
- 卷四十五
- 西洋三附:汤若望,南怀仁,纪利安,穆尼阁
- 卷四十六
- 西洋四附:奈端,噶西尼,戴进贤,杜德美,颜家乐,蒋友仁[5]
评价
由于当时西方传教士凭借着西方较为先进的数学知识得到主政者的倚重,在历算方面的话语权有压制中国历法相关人士的趋势,甚至以此为传播西学乃至传教的理由。阮元编纂《畴人传》,也有传扬中国算学,与西方学说抗衡之意。书中认为明代后期传教士在算学理论上超越了中国算学家,是因为明代算学式微,“空谈性命,不务实学”造成的。因此需要对自古以来的算学历史做系统整理,重现中华算学历史上的先进成就[4]。
钱宝琮认为,尽管《畴人传》集录了历代各家畴人的生平与成就,推动了当时科学研究的风气,但阮元在书中对古代历算学家的成就与贡献过分推崇夸大,出现了不少不符史实的描述与观点。例如《畴人传》凡例中称:“读者因流溯源,知后世造术密于前代者,盖集合古人之长而为之,非后人之知能出古人上也。”(读者延寻着本书的线索追溯源流,可以知道后世的算学技术比前代更丰富,是因为集合了古代人的长处而造出来的,并不是说后来的人的智慧比古人更高)。又如“西法实窃取于中国,前人论之已详。地圆之说,本乎曾子。九重之论,见于《楚辞》。凡彼所谓至精极妙者,皆如借根方之本为东来法,特譒译算书时不肯质言之耳。”(西方的数学其实是窃取自中国的,前人对此已经有详细论断。比如地圆说本来源自曾子;九重天的论断可以见于《楚辞》。而西方所谓的十分精妙的学说方法,都与借根方法一样,本来是从东方传过去的,只不过西方人翻译算书的时候不肯据实而说罢了)。此外书中还认为欧洲古代天文学中的“三角八线”指的是《周髀》中的勾股之说;杜德美的割圆法与郭守敬的垛积招差法相类似,是后者流入西方而被西方学者重新发现而已,等等。这些论点过于推崇古人成就,过多地将西方数学的成就归于从中国流入西方的“东来法”,反映出阮元身为当时士大夫阶层的优越感和因此造成的局限性[2]:333。
续作
- 《畴人传续编》,与阮元同时期的罗士琳所著,记载了《畴人传》漏记以及其定稿后至1840年中的44位数学家。
- 《近代畴人著述记》,华世芳(华蘅芳胞弟)所著。
- 《畴人传三编》,诸可宝著。
- 《畴人传四编》,黄锺骏著。
现代出版社有单独出版《畴人传》,也有将《畴人传》与其中一些续作合编,使用类似的称呼。如《畴人传汇编》等。
参考来源
- ^ 阮元. 畴人传凡例 (PDF). 大哉言数. [2014-05-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5-17).
学问之道,惟一故精。至步算一途,深微广大,尤非专家不能办。《太史公书》:‘畴人子弟分散。’ 如淳注曰:‘家业世世相传为畴。律年二十三,传之畴官,各从其父学。所谓专门之裔也。’是以‘畴人传’为名,义取诸此。
- ^ 2.0 2.1 2.2 李俨,钱宝琮. 李儼钱宝琮科学史全集 第5卷.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ISBN 7-5382-4807-2.
- ^ 阮元. 畴人传凡例 (PDF). 大哉言数. [2014-05-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5-17).
是编创始于乾隆乙卯,毕业于嘉庆己未。中间供职内外,公事殷繁,助元校录者,元和学生李锐,暨台州学生周治平力居多。又复博访通人,就正有道。嘉定钱少詹大昕、歙县凌教授廷堪、上元谈教谕泰、江都焦明经循,并为印正,乃得勒为定本。集益孔多,附书以志不忘。
- ^ 4.0 4.1 罗中琦. 阮元《疇人傳》之科學思想論析. 弘光人文社会学报. 2005年3月, (2): 43–62.
- ^ 《疇人傳》目錄 (PDF). 大哉言数. [2021-03-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