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球坐标系统
天球坐标系统,是天文学上用来描绘天体在天球上位置的坐标系统。有许多不同的坐标系统都使用球面坐标投影在天球上,类似于使用在地球表面的地理坐标系统。这些坐标系统的不同处只在用来将天空分割成两个相等半球的大圆,也就是基面的不同。例如,地理坐标系统的基面是地球的赤道。每个坐标系统的命名都是依据其所选择的基面。
坐标系统
坐标系统[1] | 基面 | 极 | 坐标 |
---|---|---|---|
地平 (也称为Alt/Az或Az/El) |
地平面 | 天顶/天底 | 高度(也称为仰角) - 方位 - 子午圈 |
赤道 | 天球赤道 | 天极 | 赤纬 - 赤经或时角 |
黄道 | 黄道 | 黄极 | 黄纬 - 黄经 |
银河 | 银河平面 | 银极 | 银经 - 银纬 |
超星系 | 超星系平面 |
地平坐标系统
在地平或高度方位系统,观测者位于地球上,围绕着自身的自转轴每一恒星日(23h56m)相对于固定的恒星背景旋转一周。在地平系统中,天体位置的定位主要用于计算出与没的短暂时间,例如,太阳升起和沉没时间的计算。过去它也用于导航,例如,确定行星位置的高度与方位,依据时间确定船只正确的经度和纬度。许多望远镜也采用经纬仪的架台,然后依据时间、地理位置,利用电脑计算天体在地平上的位置(高度和方位)。
赤道坐标系统
赤道坐标系统以地球的中心为中心并且固定住环绕我们的天空,因此它看起来与地球固定在一起,而我们在地球的表面上绕着自身的轴旋转。赤道坐标描述的天空,包括所见的太阳系,和现在所有的星图几乎全都用赤道坐标来绘制,而古代的东方天文学家早已使用这种坐标绘制星图。
赤道系统是专业天文学家最常用的坐标系统,业余天文学家也使用赤道系统的架台在夜晚追踪天空的运动。天体被调整好的望远镜或其它种类的仪器找到之后,这些天体就会使用与赤道坐标匹配来标示它们的位置。
最常被选用的赤道系统是古老的1950分点或现代的2000分点,但也可以使用标示日期的赤道系统,意味着必须考量日期的需要,例如对一颗行星或太空船位置的测量。也有细分到“平均日”坐标,它们采用平均值而忽略章动和包含章动的"真正日期"。
黄道系统
黄道坐标系统是一种古老的坐标系统,使用在天文学和占星术上未分家前的星图上,特别是在西方世界。
黄道系统描述的是行星环绕太阳移动的轨道,它的中心在太阳系的重心,也就是太阳的位置。它的基本平面是地球的轨道面,称为黄道面。在行星科学中被大量使用,像是计算行星的位置和其他重要的行星轨道参数:倾角、升交点、降交点、近日点位置等等。
银河系统
银河系统是以我们的太阳系为中心,指向银河中心的方向为是0点的位置,而基本平面大致上与银河盘面一致,但是有固定的标准。当然,银河系统是用来决定星际物体在银河中的相关位置。
超星系系统
超星系坐标系统也是天球坐标系统之一,他的赤道是校准在超星系平面上。这个系统用于在地的宇宙之中,主要是参考邻近的星系团,包含室女座星系团、巨引源和英仙-双鱼超星系团等,在平面(二维空间)的分布状态。
经由会议决定,超星系的经度和纬度类比于银道坐标系的银经(l)和银纬(b),分别标示为SGL和SGB,坐标经度的起点(SGL=0)定义为银河平面与超星系平面的交叉点。
地平纬度
地平纬度,也可以称为高度角(Altitude)或仰角,指的是从天文地平线(0°) 垂直向上量取到天顶(+90°)的角度。它还可以用负值延伸到地平线下最低点的天底(-90°)。虽然有些地方会使用高度或海拔标高(elevation, geometric height)一词取代仰角,但高度通常会被理解为一种直线单位的距离,像是米(米,或是任何其他的长度单位),并不建议将它当成是一个角度的距离。
在天文学中更常被使用的名词是天顶距,这是仰角的余角,也就是天顶是0 °,在地平线上是90 °,最低点的天底是180 °。
坐标转换
赤道坐标转地平坐标
令 为观察者所在的地理纬度。
令θ是天顶距,也就是仰角的余角90°- 。
则转换的方程式是:
算出等号右侧的数值后,使用反三角函数即可以得到坐标 或 的数值。
注意:在 0 到 360 度的范围,反余弦有两组解,因为 。例如160°和200°有相同的余弦值。所以,如果求解的角度不在反余弦函数的定义域范围,即 0 度到 180 度之间,就需要作适当调整。如果 °(或径度量的 ),则表示观察的星体偏西方,应该 才对。因此,反余弦所得到的值,预设为 (介于 ),要修正为 (介于 )度才对。至于用 来求 并不需要调整,因为它的定义域在 度,可代表地平以下及以上的高度角。
南方位角及北方位角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上列方程式算出来的方位角 精确地说是由北方为 0 度,顺时钟方向测量所得的北方位角。但某些观星者或航海人习惯以南方为 0 度,测量星体与南方的夹角,我们可称这样的方位角为南方位角,以 表示。
南方位角 的计算式与上列等式稍有不同。主要是上列公式的第二式等号右侧要变负号。原因是北方位角跟南方位角的 X 座标一北一南,正负符号相反。而这一项与地平座标的 X 座标有关。至于第一个等式,与他们的 Z 座标有关,两个值相同,不必变号。因此,其计算公式变为:
同样的,用反余弦所算出来的角度可能是真正的 或 ,也可能需要调整,但调整条件变成:如果 °(或径度量的 ), 也会大于 180 度,反余弦所算得的值,预设为 ,便需调为 .
不论用上列哪套公式,南方位角跟北方位角其实只差 180 度。算出其一后,用 换算,并调整到 度的范围,即可算出另一种方位角,不需要再费时去计算三角函数与反函数。
参见
参考文献
- ^ Majewski, Steve. Coordinate Systems. UVa Department of Astronomy. [19 March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March 2016).
外部链接
- This article was originally based on Jason Harris' Astroinfo which comes along with KStars, a KDE Desktop Planetariu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or Linux/KDE.